毛主席为何没听“张雪峰”的建议

 哇事记   2023-07-03 10:58   848 人阅读  0 条评论

毛主席小的时候,他家的条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在农村那一带,算是条件好的了,毕竟读得起私塾,还是需要一点经济实力的,而且他的“堂表之亲”们,也不是那种赤贫的人,对他的未来生计,还能帮得上一点忙的,于是毛主席读私塾时,身边就围着一堆“张雪峰”们,在给他出谋划策。

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考公啊,所以还是按照传统的科目来读,用《三字经》、《百家姓》启蒙,然后再过度到四书五经,这在他父亲看来,属于“正书”,是走向仕途的敲门砖,考上了之后,就算是端上了铁饭碗了,不用担心三十五岁之后没了生计。

图片

但是父亲总是发现这个儿子闲暇之余喜欢看小说,他非常生气,包括身边的一些“张雪峰们”也说,“你看这东西能换饭吃么?”父亲毛贻昌就想到一个退路,万一孩子考公考不上,那就学一个会计,这个行当总是需要人的。于是就天天教他打算盘,学成之后,又让他出去要账。

这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出去要账,面对的都是非常穷的人,按道理说,欠钱是应该还钱的。但方圆十里,家里能有富余的没有几户,若是一家欠钱不还,那肯定算是“老赖”,但家家负债,这就让毛主席心里非常难受,有一次要了一点钱回来,他直接送给路边的乞丐了。这让他父亲非常生气,父亲说:“你有善心是好的,你能改变什么呢,好歹要务个正事做做。”

不过母亲文七妹是个通融体贴的人,非常的善良,在十里八乡都受人尊敬的。文七妹去世之后,毛主席在谈到他的母亲时说:“世界上共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人的人。我的母亲就是这后一种人。”

毛主席读考公的“正书”,读着读着,就问一些老师都回答不了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中国传统的书里面主要人物都是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呢,极少有农民作为主角的,反倒是不入流的闲书,会为穷人费些笔墨。”后来他思考了很久,想通了,“原来这些书里面颂扬的人,他们自己是不必种地的。因此,主角的光环怎能落到这些辛劳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头上呢?”

父亲总是把多赚钱看得重于一切,这本身也没有错,但是你有钱,周围的农户都没钱,这又岂能安稳?如今他们有口饭吃,大家相处没有事情,若是都没饭吃了,你的钱粮岂能保得住?于是身边的“张雪峰们”又给了建议,有钱之后,可以搬到长沙去,干嘛要待在山沟里?还是少年的他,听了这话,摇了摇头。

图片

有一天几个穷人偷偷地去毛家偷了东西,“我认为那是好事,”毛主席多年以后回忆说,“因为他们偷的是他们家没有的东西。”关于这事,不仅他父亲不同意这孩子的古怪想法,“我的母亲也不肯接受我的观点”。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这个人不是“张雪峰”,而是他的表兄文运昌,表兄推荐了《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书刊给他看,从此少年的思想长出了翅膀,从山沟里飞了出去。他说:“为了中国,我要离开韶山。”

1906年,他到了长沙之后,看见了饥民抢官粮的暴动,饥民把湖南省总督赶出了清朝的衙门。当局缓过气来之后,派来一个新总督,接着是血腥的镇压。很多抢粮食的人被砍了头,人头还挂在旗杆上示众。

当时很多同学同情那些饥民,但毛主席觉得“他们只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去同情的,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只求自保,都只管自己趋利避害,对待他人的苦楚只是叹息一声,而没有其他的行动,最终的结局就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在毛主席17岁那年,韶山饥荒,饥饿的人们喊出“吃大户”的口号,他们抢了毛家的粮食。毛主席当时说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被他的族人称之为“忤逆之子”,他说:“父亲是旧中国不公正社会秩序在当地的关键性人物。这个老头子是中国获得真正解放的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他是不可能如此说他的“父亲”的,其实此处他要表达的不是他的“父亲”这个具体的人,指的是一个概念,那就是父亲的这种思维,在很多人那里都是根深蒂固的,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如果大家都这样想,今天是毛家被抢,明天是张家被抢,后天是李家被抢,就没完没了了。这个事情要杜绝,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把国家建好,不再有饥民了,家有余粮的人才得以安稳。

毛主席离开韶山的时候说,“我和我的同学们,在私塾里读书,都讨厌那些经典,一个个说的道貌岸然,然而下了课堂,迎面过来的乡亲们却都是衣衫褴褛,这些经典,有替他们说过话么?这书让我如何读得进?”

有一天天亮的时候,毛主席徒步离开了韶山。肩上的扁担是他常用的东西,在这个清凉而泼洒着阳光的早晨,扁担上挂着的一头是一个包裹,里面是几件上衣、两条灰被单和一顶蚊帐。另一头是一个篮子,专门放《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毛主席青少年时候的经历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不想再看到个体为了自保,费劲了一生的心思,结果还是没保住。就像饥民抢毛家的粮食,这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这个不对,殊不知是有话语权、有实力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造成的么?甚至那些既得利益者更加维护这样的不公平。后来他想到要用“公有制”来解决这几千年来的顽疾。

毛主席不仅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他的女儿李讷找了个农民结婚,他表示赞成,说,“劳动者都是光荣的”,后来儿子回来了,他说:“我给你送到劳动大学去,你要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要从开荒干起,一直到收获。这样你就会有切身感受到的艰辛,懂得劳动人民的伟大。”

图片

(影视剧照)

李敏和李讷回忆录中写道:“爸爸不希望我们当官,也不想我们去赚大钱,现在的社会人人平等了,你们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可以了。”

赞赏即可获赠52卷本《毛泽东全集》

本文地址:http://wsj.zdlaw.cn/post/6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哇事记 ,欢迎分享本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