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吾道书院
前几天各大头条频繁出现“尽锐出战”这个词,看得我有点发懵。用平常的眼光看,这四个字都太常见,意思似乎也很明白,无需解释,无非就是拿出最精锐的力量,打一场决定性的大仗。对吗?
不对。起码不全对。
其实这是个成语,而且是很冷僻的成语,冷僻到什么程度?查了一下,手边还算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汉大成语大词典》《中国典故大词典》都没收——
网上,比如百度百科,倒是有解释,但语焉不详,那种解释,在我看还不如不解释。不过它倒是指出了原典,循此可以轻松明白成语的原义——
这是发生在魏晋南北朝“后秦” 暴君符生时期的一个故事,讲起来还有点“三国”味——
话说
占据陇西的姚襄率羌、胡人,聚众二万七千,反(前)秦。秦国君符生派手下三员大将,苻黄眉、符坚、邓羌率步骑两军共一万五千前往讨伐。姚襄深沟高垒,固守不战。邓羌在军事会议上对主将符黄眉分析道:“被箭伤过的鸟听到虚弹弓的声音也会从树上跌落。姚襄之前被桓温、张平击败过好多次,他的军队'锐气'其实已经丧失殆尽(锐气丧矣)。他现在固守不战,是一种穷途末路缺少战力的表现。但是我知道,姚襄这个人性格又过刚且狠,比较容易被同样刚猛的方式挑动激怒,如果我们高擂战鼓,长驱直入,抵其垒下,他必然愤而出战,这时就可以一战拿下他!”
符黄眉同意邓羌的分析,并设计而行。
邓羌率三千骑兵,直接驻扎在了姚襄营垒门前。面对这种完全不把姚将军放在眼里的蔑视行径,姚襄果然大怒,于是不顾一切地聚集仅有的最后一点锐气(尽锐)勉力出战。邓羌避其锐气,假装不敌,引骑而退,姚襄不知是计,追到一个叫三元的地方,邓羌回过马来,挡住了精力锐气又消耗了大半的姚军,不多时,埋伏已久的符黄眉和苻坚,各领一支生力军出场,形成合围之势,开始了对姚襄疲惫之师的绞杀,力斩姚于马下,最终以俘虏了姚部所有残兵而得意洋洋地班师回朝……
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故事,都来自上面的《晋书》,我只是“白话”了一下。如果我没有“白话”错误,那就可以看出,“尽锐出战”这个从字面上看去很猛很威的一个成语,当我们知道了他背后的来龙去脉,就能理解“尽”是什么意思,也就知道这整个成语,其实有多晦气了。
显然,“尽”是指一支疲惫之师,锐气已快耗完,不幸在一个被敌军洞悉了心理缺陷的将军带领下,凭借一时意气冲动,搜“尽”军中最后的余勇而形成的最后一点“锐”气,而勉强“出战”,结果导致全军尽墨。
这是一个有关刚愎自用、头脑发热、自不量力者如何一步步中计,如何一步步崩溃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悲壮的故事,姚襄一怒,代价不仅是自己的头颅,还有二万七千条精壮汉子……
“尽锐出战”——鼓起余勇,孤注一掷。这是最简单直白的解释吧。哎!听起来确实不像是个好词呢。各路秀才们:慎用吧。起码不要误用,特别是生僻的辞。你拽一回辞,领导丢几回脸?
当然,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对自己的解释是没有绝对把握的,最后的定论,还是要听语文老师的。
(赞赏即可获赠52卷本《毛泽东全集》↓)
- •司马南:第一次注意到娄勤俭这人
- •张文宏的提案将让全国人民重吃西医治疗灾难的苦!
- •70种中成药可用于支原体肺炎!
- •陈先义:同胞们醒一醒,阵地就要失守了
- •到现在,我们还是把日本想得太好了
- •陶铸是谁?
- •致敬所有未接种疫苗的朋友│一篇来自外国友人的信
- •湖北老师给张文宏的公开信:您的语文是谁教的?
- •一段通话录音,听后惊出一身冷汗!
- •居家50多天没事,做19次核酸,阳了!
- •南航3456航班黑匣子录音曝光
- •新冠迷雾掀开一角时,再现华人生物学家“意外”?
- •俄罗斯“开拆”国际空间站,美欧着急上火,全球目光转向中国天宫
- •[奇文共赏]“FT:喜大普奔!英国新冠死亡率低于流感啦!”(下集)
- •[后台点播·奇文共赏]“FT:喜大普奔!英国新冠死亡率低于流感了!”(上集)
- •41年,毛主席在延安交际处食堂遇暴徒,金城舍身护住主席:好险
- •小学老师给毛泽东写了封信,一路官升正部级,六年后被判无期徒刑
- •1959年庐山会议,毛主席问彭德怀:30年,难道就这样要分手了吗?
- •豆瓣侮辱英烈:给与毛主席等人物相关的电影贴上“谎言”标签!
- •毛主席唯一一次楷书题字,竟题给了这所学校!
- •毛主席写了一首六言诗歌颂彭德怀,彭德怀挥笔改了其中3字
- •王光美第一次见林彪,很惊讶:不像统率大军的将军,极似白面书生
- •延安不需要特货
- •你若心存希望,世界就不会绝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