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中年危机

 哇事记   2023-12-26 20:16   4147 人阅读  0 条评论

整个青年时期最让人不甘心的几个剧情,就有“梁山招安”这事,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如今三十好几了,参加工作这么多年,很多事慢慢有了新的理解,发现宋江确实没得选。至于山东人爱体制什么的,没啥意思,不提也罢。

首先第一个问题,宋江为啥不学朱元璋?一路反到底。

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了。

宋朝这个朝代比较奇怪,对精英阶层非常好,对老百姓一般,所以大家只要脑子正常都要进体制。这一点其实《水浒传》里有体现,宋朝的体制内人员过得都挺好,哪怕宋江这种不入流的基层小吏,在地方上也有着跟他身份不咋搭的社会地位。

尽管不太公平,宋朝民间经济一直很可以,局部问题一直没断过,但是整体系统性风险却不多。

两宋300多年,经历了433次农民起义,平均每年1.4次,大小起义几乎没停过。

所以宋朝处于一种比较奇怪的“重病生存”,北方有草原帝国随时南下,一开始是辽国,后来是金国,再后来是蒙古,还有一个西北非主流的西夏。而且内部起义不断,但是却能一直苟着,只能说还是有一些特殊的混日子小技巧。

也就是说,宋江造反的北宋徽宗时期,尽管宋徽宗这个沙雕把宋朝搞得乌烟瘴气,但是距离整个明末那种整个国家都反了情形还比较远,宋朝宏观层面的丧失合法性还不至于。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随后就是大宋的中级大考,靖康之耻。金国南下,把宋朝的两个皇帝给抓走了。按理说这个时候宋朝的合法性彻底没了,又怂又衰,老百姓应该起来顺势把宋朝推翻了。

但事实是,宋朝像大清一样,在中央军彻底崩溃后,竟然依赖民间“私军”稳住了局面,也就是岳飞、韩世忠他们这样的“地方武装”,跟曾国藩李鸿章他们的湘军淮军似的。不但站住了脚,还开了南宋副本,这个剧情谁也没想到,可见老百姓整体是很认他们赵家的。

所以说宋江时期确实有人想造反,但是类似元末和明末那种全民大起义,还太早。

那你说了,宋江一直占山为王行不行。

不太行,这就有个“流寇”向“坐寇”的转变。

也不复杂,想活下去,只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经常出去抢劫,一条是像经营一个小国一样,搞个文官系统,编户齐民,小吏们到老百姓家里收税,这就是典型的坐寇。

但是这种是不可能的,因为宋朝迟早会派大军过来,梁山不是台湾或者海南,宋江不是蒋介石,没那么多安全的土地供他们精耕细作。

那就只好到处抢劫,水浒传里宋江他们出去打曾头市,三打祝家庄,顺便捎带灭了扈三娘他们家,本质就是封闭系统向外扩张获取外部资源。

有人不理解曾头市和祝家庄是些啥东西,不是官兵,又不太像安分守己的农民,感觉跟宋江他们差不多,好像又不太一样。

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后来曾国藩他们的“乡练”,天下不太平,于是中央授权基层把劳动力组织起来,不忙了就在村周围挖几条壕沟,顺便训练农民用耙子临时抵抗下土匪,万一被土匪围了可以坚守待援。

中国古代真正完全太平的日子并不多,所以这种基层半自治一直是常态。到现在福建那边还保留着大量土围子。还有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双堆集,农民们在村子周围挖了条深壕,把水灌进去,只留一个吊桥出入。这么个简单操作,导致后来我军进攻双堆集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这种武装村民有强有弱,大部分勉强可以防个小股土匪,或者时迁那种偷鸡摸狗的。

但是边疆上的就不一定了,大家听过“折(“shé”)家军”没,这是一支驻守在陕西府州、贴着宋辽边境的武装家族。名义上归宋朝领导,实际上他们几乎是自己管自己,他们抵抗辽和西夏不是因为什么国家大义,就是保卫自己的老家。打下来的领土自己占着,打败了朝廷也不管。竟然在府州那一带盘踞了几百年。

大家听过杨家将里的“佘太君”吧,一般认为其实就是“折太君”,就是折家的。

此外鲁智深说他以前是“老种经略相公门下”的提辖,那个“老种”,就是种家军,也是个半割据的边疆军事家族。也占着一块地,名义上效忠朝廷,其实打仗是给自己打。

也正是因为大宋基层存在大量这种武装村寨,也决定了农民起义想席卷大宋非常非常难。

那么是不是可以走李自成路线呢?

李自成裹挟着流民像蝗虫一样往前走,沿途走投无路的老百姓持续加入,顺便抢光所有资源。这种模式也行不通,宋朝跟明末差距非常大,老百姓还没到穷途末路,不会跟着他玩这个。

宋江如果坚持打劫周围村寨补充物资,用不了多久,就会把周围能打下来的各种庄都打下来。只好到更远的地方打劫,这就越来越危险了,因为万一出去进攻,没攻下来,回去的路被人切断了,那就麻烦了。也就是说,再怎么优化打劫流程、提高作案能力,“物资枯竭”这个问题就好像“35岁魔咒”一样悬在宋江头上。

所以宋江自己天天都在操心,他知道当前这种局面是不可持续的,需要尽快给兄弟们一条出路。

而且他面临一个极度麻烦的事,就是“囚徒困局”。

也不复杂,当时全国各地都有他这样的造反组织。宋朝的一个策略就是让他们尽快过来接受招安,然后拿朝廷的饷银去打其他的反贼。

你说大家又不傻,怎么会做这种事?

但是仔细一想又没那么简单,因为你不去,你怎么保证别人不去?能和其他造反组织沟通吗?显然不行,有猜疑链,你怎么知道别人说的话是真的?万一你不接受招安,别人接受了,然后打过来了,怎么办?

事实上宋江遭到的最大的一次官军围剿,就是其他起义组织招安后来他这里刷经验了。

当然了,还有个更大的问题,梁山的成分在不断发生变化。

最早的那群人确实是被“逼上梁山”的,主要是地方黑社会,比如打劫了梁中书快递的晁盖团队。

还有走投无路的体制内正规军武术总教练林冲。

少量武松这种对系统彻底失望了的基层公务员。

但是后来慢慢吸收了大量以呼延灼为代表的朝廷正规军高级别的军官,这些人本来就在体制内有工作,不少还是个处级以上干部。

他们入伙并不是像武松那样对现实彻底绝望,而是打败仗走投无路只好先在梁山落草。恰好他们这群“军官团”又代表着梁山的后期战力,大家可以看一下,梁山的马军和步军的头领们,几乎都是宋朝正规军军官或者基层片警出身。

他们并不反感朝廷,他们属于最彷徨的一群,每个人都是某件事搞砸了怕追究责任,又渴望回到体制内,最好能把以前的职位和级别都拿回来。

如果朝廷这时候说太后要过生日,大赦天下,责任不追究了,这帮人立刻就离心离德。

可以想象,宋江怎么笼络这群人?

只能是跟他们说,咱们现在都是犯过错误的人,现在咱们去归顺,只能是被抓起来问罪。咱们先打出来个“捅蘸价值”,让朝廷先给咱们发赦免,到时候再回去,说不定还能官升一等。事实上宋江说服呼延灼上山,也是直接对他公布了商业计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接受招安敲钟上市,呼延灼到时候以高级合伙人的身份回归体制。

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周围物资枯竭,打劫成本越来越高,还有源源不断的同行接受招安后过来修理他,加上内部组织性质也变化越来越大。宋江唯一的出路,就是“高位套现”。打几个大胜仗,赶紧跟朝廷坐下来谈条件。

而且宋江本来就是大宋的统治阶层,山东基层股级干部,北宋县城网红,有人脉有二奶,无情的打赏机器,法外狂徒庇护人。世代盘踞基层,通吃黑白两道,郓城黑社会的保护伞,这样的人,想回到体制有问题吗?

至于吴用,落魄书生,因为没考上编制变成了灵活就业者,自从记事就被打上了思想钢印,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进体制。别人走投无路上梁山,只有吴用考不上公务员千方百计上梁山,如果有机会说免试拿编制,你看他同不同意。

以他俩为首,朝廷正规军军官秦明、呼延灼、董平、杨志等等,还有土豪劣绅柴进卢俊义等,他们本来就是体制的受益者,对于招安,他们这群人但凡犹豫一秒钟,就算对智商的不尊重。

谁明确不招安呢?

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阮小七,刘唐,还有一个李俊,只有他们几个。

李逵大概率是个黑人,而且脑子有问题,他进入黑社会之前是江州看守所的一个编外辅警,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缺乏基本共情能力,热爱“零元购”,有喝酒、赌博、裸体砍人、吃人等不良嗜好,可能已经感染朊病毒,对正常主流社会生活有天然排斥也正常。

鲁智深,林冲,武松这仨人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混过体制,鲁智深是西北国防军上尉连长,林冲是首都卫戍部队高级教官,武松是阳谷县武警队长,他们都在体制内一度混得还不错,后来目睹了一些事之后彻底失望,不想再回去了。

老版《水浒》电视剧里还设计了一个情节,喝得醉醺醺的李逵听见有人反对宋江,当场就坐不住了,站起来准备当恶狗咬人。但一看站在那里闹事的是武松和鲁智深,又偷摸坐回去了。可能想到那俩人是梁山陆战战力巅峰,顿时觉得他俩说得有几分道理。

阮家兄弟和刘唐属于地痞流氓,社会不安定因素,大宋扫黑除恶文件里的“苍蝇”指的就是他们,又单身,在山上当土匪确实比回归社会要舒服得多。

最后是那个李俊,梁山的水军头目,江州水产市场的高启强。在水上讨生活的人共同特点是迷信、放浪不羁爱自由,不想接受招安也正常。后来打下方腊之后,这个李俊带着一群兄弟出海支援边远山区建设去了。

剩下的都是同意的和无所谓的,他们以前都是些种菜的、开黑店卖人肉叉烧包的,接头摆摊卖大力丸的,回到正常社会不会爽到哪。同时也意识到了如果长期待在山上,迟早会把附近几百里吃得干干净净,到时候再招安就有点被动了,不如高位套现。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梁山的兵力分为三股,马军、步军、水军,其中最强的就是他们的骑兵。

骑兵在宋朝算精英部队,在梁山上也是比较金贵的,他们的头领基本出自传统将门,类似呼延灼董平华荣他们,都是梁山合并过来的朝廷武将。他们在体制里的都是香饽饽,在梁山上也是“天罡”,他们无一例外都支持招安,甚至可以说,他们接受招安的唯一目的,就是回归体制。

所以招安这事上,同意的人占据了决定性优势。

那这时候最关键的问题就来了,宋江就那么确认朝廷会放过他们?

这又是个双向博弈。

站在朝廷的角度,恨不得招安那天就把他们全部屠杀在滩头。可是这样干的话,今后就再也别想招安其他造反组织了,问题是宋朝全靠招安来打击民间造反。

同理,朝廷会让接受招安的土匪去打别的土匪,可是会把他们逼到绝路吗?也不会,同样的原因,这不是一锤子买卖,朝廷还要继续招降其他土匪。

但是也不会让他们平稳上岸,到时候大家都不好好考公务员,直接造反,然后就有编制了,影响太差,属于按闹分配,管理学上最差的一种思路。

所以折中选项就是让他们先去打其他山寨,把他们绝大部分实力都消耗掉,剩下的编入正规军,头领们脱离部队去做文官、到时候没有力量再折腾,对于各方都踏实了。

这个意义上讲,接受招安那天起,梁山的大部分兄弟已经是死人了。

那宋江他们有活路没?

也不是没有,记得上文提到的“种家军”和“折家军”吧,宋江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去边疆,然后转变成这种武装殖民团,在边境上占块地。顶着给国家保卫边疆的名号,顺理成章地搞发展,到时候宋朝也没法去围剿他们。除此之外,招安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

尾声:

这两天有句话,说是四大名著,讲的都是编制的故事:

《西游记》描写的是对编制的期待,考核获取编制;

《水浒传》描述的是对编制的妥协,并且靠斗争获取编制;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正规编制的争夺。

《红楼梦》体现的是编制的优越性。

或者说,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讲的都是对编制的向往,而红楼梦,讲的是有编的快乐和无编的凄惨。

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只有两种人,编内和编外,编外的人创造财富,编内的人分配财富。如果你处在编外,那已经输了一大半,这也是为啥那些巨富都会想办法搞个官来做,实在没这方面门路,就逼着孩子好好考试。

还有一些人想明白了,既然没法合法地分配别人的财富,那就非法地分,于是就有了各路反贼。

但是这些反贼做大之后,又面临一个问题,或者抓住机会回到体制,或者迎接其他回到体制的反贼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这个意义上讲,宋江最终选了一条稳妥路线。

传统上觉得这个选择不咋样,主要也是因为后来的结果太惨烈了,可是宋江接受招安的时候并不知道,就好像咱们现在看《拯救大兵瑞恩》是8个人换一个人,其实刚开始并没准备让这八个人去送死,只是想把瑞恩捞出来。

大家再仔细想想,其实宋江想不出来什么更好的出路。梁山是个封闭系统,如果没有源源不断地外部能量输入,很快就会走向衰亡。只能是合并进入一个更大的系统,也没啥别的好选择。

这是我第一次讲《水浒》,如果大家喜欢,可以点个赞,后续继续写。

赞赏即可获赠52卷本《毛泽东全集》

本文地址:http://wsj.zdlaw.cn/post/7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哇事记 ,欢迎分享本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