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圈地和农民的一些思考!

 哇事记   2021-10-24 20:01   585 人阅读  0 条评论

图片


    前言:    

关于英国和明清圈地的一些思考,

以及当下的三农问题。

说的不一定全对,

仅供大家参考。


1


有些话题冷僻,我觉得有意思,大家未必觉得有意思。但话题再冷僻,终究是逃不过历史前行的车轮。那今天就来聊个冷僻的吧,英国圈地和中国圈地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英国圈地成就了日不落帝国,中国圈地却怨声载道?

相当于中国元朝的时候,英国农村和中国差不多,都是每家每户占几小块田地,分布在村里的不同地方,上午到村头锄麦子,下午到村尾浇韭菜,非常不方便。

慢慢的,英国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想着,不如我们互相置换田地,都弄到自家门口岂不更好?

于是通过置换,英国农民的小产权分散田地,变成稍具规模的农业庄园,然后用篱笆围起,不允许外人进来。

在这个小庄园里,英国农民可以混合经营,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能改造农具提高生产效率,亩产量直线上升。

这也是最初的英国圈地运动。

到了明朝中晚期,欧洲的大贸易圈出现,关系千家万户的纺织业开始爆发,于是对羊毛的需求量飙升,英国便大量出口羊毛赚外汇。

那个时候,羊毛出口占英国出口总量的90%以上。

养羊能轻松赚钱,谁愿意苦哈哈的种地啊,对不对?

而同时期英国雇佣农民的工资一路上涨,雇几百人种田的收益,还不如雇几个羊倌养羊的收益高。

那还种什么田,不如把农田改成牧场,大家都去养羊吧。

于是在经济利润的驱使下,原先的农场主普遍放弃种田,开始大规模圈占土地,改造成牧场来养羊,然后剪下羊毛出口赚钱。

真正意义上的圈地运动,便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中开始了。

除了部分头脑机灵的人以外,那些没关系背景的小农场主,几乎都破产了,他们的田地被资本家兼并,形成连成一片的大庄园。

据相关学者统计,1485—1550年间圈占的田地里,乡绅圈占总数的70%,贵族占12%,剩下的由国王和宗教瓜分。

基层的乡绅,才是圈地运动的最大受益人。

他们把将近一半的农田改成牧场,出口羊毛赚到的钱,部分投入纺织产业,部分投入剩下的一半农田,改良农具和升级农业技术。

结果就是在出口羊毛赚外汇的同时,英国农田的亩产量也提升了。

1200年的种子和收成比例是1:3.7,到1500年已经提升为1:7,可以说亩产量翻倍提升。

而此时英国的纺织业逐渐发展起来,从单纯的出口羊毛原材料,转型成出口羊毛制成品。

有工厂,便需要大量的工人。

那些工厂开出的平均薪水,差不多是农业工人平均薪水的2倍,于是在圈地运动中失去田地的英国农民,非常愿意进入城镇做工人,甚至为了进城做工人,主动卖掉乡下的田地。

至于没有进城的失地农民,则继续留在大农场里做农业工人,挣的少就少吧,起码离家近。

不论如何,英国农民都有一口饭吃。

出口有市场、农业有粮食、农民有工作,可以说英国的内外循环打通了从此向“日不落帝国”颠峰走去。

图片


2


在英国爆发圈地运动的时候,中国的明朝也走上土地集中的历史进程,不过和英国不同,明朝的土地集中其实是土地兼并。

据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考证,明朝宗室圈地非常凶猛。

四川的成都府受都江堰灌溉,田地最肥沃,但是成都最肥沃的土地中,蜀王府占了70%,军队屯田占20%,留给民间的只有10%。

周王封在河南开封,号称“中州地半入藩府。”万历皇帝的弟弟在卫辉府占田400万亩,瑞王在汉中占田200万亩。

除了江浙以外,全国相当部分的田地,成为藩王私产。

太监和勋贵占田不如藩王猛烈,但也很厉害了。太监谷大用占了百万亩,魏忠贤也在百万亩以上,庆阳伯在清河等县占田54万亩,长宁伯在东光等县占田19万亩。

那些读书出身的缙绅豪门,虽然每家占田没有藩王和太监多,却胜在人数众多,每家圈一些,加起来就是大多数。当时的人就说:

“缙绅之家,田之多者千余顷,少亦不下五七百顷。”

英国圈地成就了日不落帝国,明末圈地却没有腾飞起来,反而造成农民没有田种,纷纷投奔李自成和张献忠,汇聚成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大军。

等他们用暴力手段,推翻明朝的统治之后,关外的满清出来摘桃子。满清用投降加官一级的撒官帽手段,保护了缙绅地主的利益,迅速平定半壁江山。

要不是多尔衮着急推出“剃发令”,估计满清平定天下的速度,是历代王朝里最快的,根本不用等到康熙年间。

其实明朝不是亡于李自成,而是亡于圈地,以及由圈地引起的财政枯竭。

不过满清入关之后,并没有主动改变明末的土地关系,而是开始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1644年12月,摄政王多尔衮借6岁的顺治皇帝之手,发布了圈地令,“把近京州县的无主荒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说是要圈无主荒地,其实不管田地有没有主,只要满清八旗的人看中,立刻跑马圈地,原有的田主净身出户,田地、房产、家具、存款都归满清八旗所有。

至于田主的老婆,除非丑到惨绝人寰,要不然也得留下来伺候满清大爷们。

而且满清朝廷允许汉族人民“带田投充”,也就是主动把田地和家产,送给满清大爷,得到免除赋税的特权,或者政治上的庇护。

相当于你有几百万存款,突然有一天,拜登带着几百名美国大兵过来说,你的存款和房产交给我保管吧,有人欺负你就来找我,要不然就吃枪子。

你能怎么选?

所以经过数十年的圈地和投充,满清八旗最少占了1600万亩田地,以至于遵化的纳税农民不到原来的1%,冀州的纳税农民不到原来的2%。

区区1600万亩,和明朝相比也不多么?

但是清朝初年八旗男丁不到10万,平均下来人均占田160亩,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全国田地总数从千万顷降到500万顷,八旗圈地的比例其实很高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八旗圈地让中国退回到农奴制了。

不过和明朝一样,满清八旗的圈地也没什么经济效果,农业技术没有改进,亩产量没有增加。

之所以没有爆发农民起义,只是因为死人太多了,人地矛盾没有到不可调和的时候。

图片


3


对比英国和明清圈地,我们可以看出来,同样是圈地运动,但有三个区别。

英国圈地是经济行为,不论是圈地的动机,还是圈地之后的利润分配,都是在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推动下,为资产增值服务的。

明清圈地是政治行为,由于参加国际贸易的力度不大,中国北方也就谈不上纺织产业革命,那么为了赚钱,只能依赖政治特权,从小民口里夺食。

经济和政治,是两种圈地方式的第一个区别。

既然出发点不同,那么英国和明清圈地的目的便不同。

英国的圈地运动,主要是为了扩大牧场养羊,然后出口羊毛和毛纺品赚取利润,同时国家能收一笔丰厚的赋税。

国家有利可图,就会支持贵族和乡绅圈地,毕竟他们圈地的最终归宿,是占领海外市场,间接帮助国家向海外扩张。

而明清的圈地运动,丝毫没有种植经济作物,出口创汇的觉悟,而是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镇压国内的底层农民。

所以这种圈地方式,国家是反对的,即便暂时支持贵族和缙绅圈地,那也是要他们支持国家政权,饮鸩止渴罢了。

同样是欺负农民,但只要和国家的利益一致,便是国家的同路人,和国家的利益不一致才是阶级敌人。

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给农民的出路不一样。

英国圈地归圈地,起码城市有纺织产业革命,失地农民可以进城务工,不至于因圈地丢了饭碗,而且我们前文说了,因为进城务工的工资高,农民甚至主动卖掉田地进城。

而明清的城市,几乎没有纺织产业革命,农民卖掉田地便不能保证生活,所以打心底里抵制圈地运动。

即便在政治特权的强迫下卖掉田地,心里也是不情愿的,不仅对圈地的贵族和缙绅怨恨,连带着对国家也产生怨恨。

一旦农民对国家产生怨恨,那就说明国家政权失去了民心。

所以英国圈地欺负了农民,但依然有诗人赞美圈地,写着“走遍天涯海角,哪里能比美好的圈地生产更多的牛肉和羊肉,更好的谷物、奶油和干酪”的诗句。

而欺负了农民的明清圈地,终究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留下“土地兼并”四个字警醒后人。

其实说到底,农民是国家的基石,要是出现欺负农民的事,国家总要图点什么。

要么用圈地的手段向外扩张,带来长久的国家经济利益,然后反哺农业,让农民有点盼头。

要么剥夺农民的剩余劳动价值,积累资本发展各种产业,哪怕是充实国库维修水利和赈济灾民呢,也算一回事。

最怕国家名其妙的和贵族缙绅负农,农民莫名其妙的产生怨恨,这就不好了。

吃力不讨好,你说你图什么?

圈地运动也好,土地兼并也罢,其实不是不可调和的原则性问题。

真正的分歧在于,圈地是经济行为还是政治特权行为,是和国家利益绑定还是谋取个人私利,是给农民出路还是把包袱扔给国家?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教员就看明白了。

因为地缘和文化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英国式的圈地运动,只有明清式的土地兼并,而现代农业必须要产业化规模化,他就表态,农业要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资本主义的农业现代化,就是英国和美国的大农场模式。

社会主义的农业现代化,唯一出现过的实例就是人民公社,包括土地公有制、农民按劳分配、国家直接管理和引导等等。

用他晚年的话说,这个经济基础一变,其他的所有制都要跟着变。

不过人民公社已经过去了,历史走到现在的阶段,也不可能再去恢复人民公社,但是如何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农业,而不是倒退回古代的土地兼并上,应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感觉这个问题要是解决不了,将来要出事的。

图片


4


你可能要说,能出什么事?

前几天有读者在《山西的困境》留言说,山西某地为了挖煤,整个村子都掀了,几栋楼安置了一个村子的人,只会种田的农民,现在没有合适的工作,生计都没人管。

其实这不是单独的个例,全国普遍都有类似的现象。

因为在城市化的历史进程里,圈占农村用地的事情不在少数,往往就是一个小区安置一个村子,但小区周围又没有相关产业,导致失地农民没有工作。

虽然现在按土地面积补贴房子,失地农民是赚大钱了,但从今年起,房地产不再是支柱产业,二手房买卖也在打击之列,而城市化的进程可能还要持续几十年,那以后的失地农民、城市化进程中被圈占土地的农民,用什么来补贴?

这个问题,最近几年可能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要露出来的。

再说农村和田地承包。

现在北方农村是人口流失田地荒芜,南方是几乎有人承包了全村的田地,三千亩算少的,承包上万亩的种植大户非常多。

规模化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但如前文说的,公私产权问题的水面下,如何保证几十年后的农村是圈地运动,而不是土地兼并。

这也是我说的,几十年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长远问题。

就写这么多吧,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

总之一句话,能学英国就不要学明清,能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之路,英国和明清都是渣渣。

(觉得好就鼓励一下

赞赏即可获赠52卷本《毛泽东全集》

本文地址:http://wsj.zdlaw.cn/post/2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哇事记 ,欢迎分享本文!
 相关文章  关键词: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