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跟教员私人关系很好的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提起朱老总时说,“朱老总貌不惊人,是—个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的人,眼睛很大,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年过半百,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
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老总是个话不多,为人光明磊落、谦虚有礼,说起话来很朴实,目光和蔼极爱惜部下的好领导,此外,朱老总还爱运动,也爱读书。将领都爱戴他,视他为旗帜。
但请大家明白,朱老总为人谦虚和蔼,却不代表他就是个老好人,相反,朱老总是一个极重原则且极稳重的人,也只有这样一个稳如磐石的人,才能镇得住猛将如云的红军。
老好人只会和稀泥,成不了主心骨,也统不了将。
教员带着陕甘支队北上后,情况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变好,无论是北上的红军,还是被留在左路军的朱老总等人,情况都不太好。教员等人的困境来自外部,朱老总等人的困境则来自内部。
张国焘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威逼、利诱、恐吓都是他的手段,不管谁被他惦记上,日子都不太好过。自打张国焘出道以来,也就在王明那里吃过亏,其他人他还真没瞧在眼里。1935年9月9日,当张国焘从陈昌浩那里得知教员带着一方面军北上后,一开始他怒气冲冲的,把朱老总喊过来,发了一通脾气,还落了泪,一副自己“受了天大委屈”的模样。闹过、哭过之后,张国焘转念一想,这可能还是一个好事。教员带走的部队,也就万把人,但张国焘手里却有八万多人,并且他还能在左路军内部,光明正大的将分裂的责任推给中央,反正也没有人反驳他,好话坏话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再配合上出色的口才,张国焘轻轻松松就把“一言堂”搞起来了。
现在,张国焘只剩两件事没有解决妥当,一件是如何跟共产国际联系上,另一件是如何劝服朱老总和刘伯承等人。当时中央和张国焘都联系不上共产国际,但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后,哪一方先联系上共产国际,哪一方就占据了优势(谁先被共产国际承认,就意味着谁占据了正统地位),这是事关生死的大事。但张国焘不知道的是,联系共产国际的密码本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可他却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先按住不表)共产国际一时联系不上,张国焘就将心思全用在了朱老总身上。如果他能将在军中威望极高的朱老总拉拢过去,让朱老总表态支持他,那张国焘的底气就更足了,地位也就更稳妥了。可任凭张国焘如何威逼利诱,朱老总就是不松口,坚持原则,反劝导四方面军的人北上,最后被逼急的张国焘,要赶朱老总等人走,朱老总回答,你们去哪,他就跟到哪。这段经历最能体现朱老总的磐石性格,然而很多人不仅没看懂,还对朱老总产生了误解,很多同志简单的认为,既然张国焘都松口了,朱老总就应该带着一方面军的人走,留着不走的行为就是和稀泥,就是别有用心。
这种误解的根源是因为了解的史料太少,而凭空想象的成分又太多。
1、如果朱老总走了,左路军内部就真的再无反对之声了,肆无忌惮的张国焘能干出什么事,就再不可控,而被张国焘蛊惑的左路军,也就很难再走到正道上了。
2、张国焘收缴了电台,导致很多部队都搞不清实情。尤其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六军团还不知道张国焘的真实面目,如果朱老总走了,无人说明情况(这种事只有朱老总亲自说才有说服力,他的地位高,有他在,就算有人有其他心思也要藏起来),而张国焘又是最擅于拉拢分化的人,一旦被他得到机会,红二、六军团也可能走到了张的一边。3、朱老总就算走,也带不走五军团、九军团。早在张国焘当上红军总政委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往一方面军的部队惨沙子了,张国焘对五、九兵团是势在必得,不可能让朱老总将这两支队伍带走。此外,红五、九军团的领导干部也出现了分化现象,有倒向张的,也有坚定支持中央。如果缺了朱老总的保护,那这两支部队里的反张的人,都将消失。4、让朱老总走,很可能是张的陷阱。1935年9月9日之后,张国焘就开始用各种理由打压一方面军的干部,随便弄一个罪名,就将人拉出去枪毙的情况屡见不鲜,很多好同志没有倒在敌人的枪下,反而倒在了自己人的枪下。张国焘的胆子很大,一旦被他抓到了机会,他真敢下死手。如果朱老总带着人离开左路军总部,那才真是失去了保护,到时张国焘弄一个逃跑背叛的罪名,然后再找一个背锅的热血干部,打打黑枪,打完之后再装作毫不知情,谁都拿他没办法。这一套把戏都被张国焘玩烂了。左路军发生的事,还要从1935年7月21日中央军委的一道命令开始梳理。
7月18日,芦花会议在黑水县的芦花召开,张国焘在这次会议上当选为红军总政委。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7月2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对一四方面军组织番号和干部任免作相应的调整:
五军团为五军。军长是董振堂,代政委曾日三,参谋长曹里怀。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军长是罗炳辉,政委是何长工,参谋长郭天民。这两支原是一方面军的队伍,后来划分到左路军中,由张国焘指挥。
何长工(原名何坤,在长辛店打过工,后来为了躲避追捕,教员亲自给他改名为何长工,寓意是做劳动人民的长工)
此外,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四方面军调了不少成建制的部队给一方面军,而一方面军也调派了不少军一级的干部到四方面军当参谋,其中陈伯钧调任到四方面军第九军当参谋长,彭绍辉则为30军参谋长。这些人都是一方面军的高级干部(如果授勋至少是上将级别),如今滞留于左路军的他们则成了斗争的焦点,在此关键时刻,他们又会做出何种选择?是倒向张国焘,还是坚持原则?陈伯钧所在的九军,领导干部年纪较轻,说话冲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还都是张国焘亲手提拔上来的,极容易受到张国焘的挑拨和蛊惑。9月3日,张国焘给中央发去南下返回阿坝的电报后,他就开始给四方面军的干部灌输歪理,让他们对中央产生了误解。听信了张国焘一言之词的九军干部们,在提起中央和教员时说话很难听,说话方式和态度也一点都不像红军的高级干部。这让陈伯钧这个一方面军的人,感到很难受,心里既难过又气愤。直脾气的陈伯钧直接找到张国焘,向他反映这些情况,张国焘一开始态度良好,对陈伯钧说,这其中有很多隐情,你都不知道,说话客客气气一副慈眉目善的模样,结果陈伯钧直接反驳张国焘,斗争是斗争,行政系统是行政系统,两者应该分开,中央的事,党员可以提意见,但不能胡编乱造。陈伯钧的意见是很对的,高层有矛盾,要斗争,那你们就去斗,但不能把矛盾传到下级,不能影响红军的建制。中间那位便是陈伯钧
对于张国焘来说,陈伯钧的意见正不正确不重要,他支不支持自己南下才是最重要的。在四方面军内部,还没有人敢这样顶撞张国焘,这让张国焘感到很不爽,便不装了,直接让陈伯钧回去。
陈伯钧回去后,九军的干部变本加厉,还故意找陈伯钧的茬,在他面前说怪话,故意气他。恼怒不已的陈伯钧一连两天去总部找张国焘,要求调离九军,但张国焘都避而不见。
9月13日晚,陈伯钧又去找张国焘,但这次他不仅没有见到张国焘,反碰到了一群在此等候多时的四方面军干部,这群人一看到陈伯钧来了,立马就围上去批斗他,还问了他很多不怀好意的问题。9月14日上午,他们就更加过分了,先是上级通知陈伯钧到总部另行安排,然后又冒出来一群传令兵抢走了陈伯钧身上的所有东西,望远镜、马匹、衣物等东西都被抢走了。战士都敢抢军级干部的东西了,可见四方面军内部的局势已经严峻到了何种境地。事后,陈伯钧找张国焘反应情况,让他归还马匹和望远镜,张国焘装出一副吃惊的模样,假惺惺的让黄超去追回,结果几天后追回一匹骡子交还给陈伯钧。(老阴阳人了)
挨整被批斗还是轻的,不要忘了,张国焘可是一个嗜血残酷的人。军统戴笠的大名,想必各位都听过,戴笠是老蒋的情报头子,有国军特工之王的名头,而在红军内部也有一位特工之王,名叫李克农。李克农很厉害,他一辈子没有带兵打过仗,却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而像他这么厉害的情报干部,红军内部原本有三人,分别是李克农、胡底、钱壮飞三人,他们三人在革命时期打入敌人内部,一个在南京担任要职,一个留守上海主持工作,一个去天津担任“长城通讯社”社长。通过这三条隐蔽战线,国军的情报被源源不断的传递出去。
李克农、钱壮飞、胡底
周恩来曾感慨地说到:“他们三个人深入龙潭虎穴,可以说是龙潭三杰。如果没有龙潭三杰,中共的历史将被改写。”后来,负责中央特科,知晓中央极多秘密的顾顺章叛变(这段历史惊险万分,有时间再写),为了躲避军统追查,龙潭三杰跟随中央一并前往江西苏区避难(中央在去苏区的路上,临时负责人博古在福建碰到了罗明,并搞出了罗明路线的大帽子,害了不少人)。在长征途中,李克农跟着中央行动,而胡底则跟随总司令部行动,左右路军分开时,胡底跟着朱老总他们去了左路军。(钱壮飞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了)
张国焘在整一方面军干部的时候,时任总司令部侦查科长的胡底气不过,骂张国焘是“军阀”、“法西斯”,被激怒的张国焘,给胡底扣上了一个“日本天津驻屯军德田派来的侦探”的罪名(胡底曾在天津工作过),尽管刘伯承和朱老总多次保护胡底,为他作证明,但张国焘都不认,还是让手底下的人,暗中将其残忍杀害了。这样一个好同志,这样一个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好同志,因为骂了张国焘两句,就被残忍杀害了!实在痛心!不屈服张国焘的一方面军干部,接连被张国焘针对打压,挨整的挨整,被害的被害,无一人能独善其身。此时,朱老总面临的艰巨任务就是如何在困难的处境下,保持和维护红军的团结,保护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不受损害。这段时间,朱老总为了保护部下免受张国焘毒害,上下奔走,天天做干部的思想工作,除了安抚干部,朱老总还要紧盯张国焘的动向,以免他随便找个由头就杀人,胡底已经牺牲了,不能再让其他同志遇害,而彭绍辉就是被朱老总救下的。但让朱老总感到难过的是,一方面军倒向张国焘的同志,不仅不注意团结工作,反而成了张国焘攻击朱老总和中央的有力武器。
在阿坝会议上,当张国焘发表完挑拨四方面军干部的讲话后,32军的干部又添油加醋,说了不少抹黑的话,有了一方面军人的“现身说法”,四方面军的人再无疑虑,情绪被彻底挑逗起来了。整个大会,所有人都将矛头对准了朱老总,那个场面是很骇人的,当时的四方面军干部和部分一方面军干部,完全失去了理智,就连违抗中央决议这样的大事,都不感到害怕了,还振振有词,对着红军的总司令又跳又叫。张国焘见不能迫使朱老总屈服,就让他单独北上,但朱老总平静地说:“我是赞成中央的北上抗日决定的,但你们坚持南下,那我只好跟你们去。”这番话顿时激起了反响,有人甚至跳起来说:“你既赞成北上,现在又说跟我们南下,你是两面派、骑墙派!”有的还说:“不让他当总司令了!”整个会场吵吵闹闹的,就如同菜市场一样,而张国焘对这样的局面感到很满意。朱老总夫人康克清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感慨地说:“朱总很沉着,任你怎么斗,怎么骂,他总是一言不发,像不沉的‘航空母舰’。”九军团(32军)已经倒向张国焘了,而五军团的董振堂是拥护中央的,为了拿下五军团,张国焘让自己的秘书黄超去担任五军团的政委,搞破坏,以控制五军团。从阿坝到卓木碉的行军路上,张国焘动作不断,先是让人将朱老总的马偷走杀掉了,故意为难朱老总,而他自己却有七匹高头大马,不仅如此,阴险的张国焘还以送康克清去学习为借口,要分开朱老总和康克清(在左路军,朱老总的衣食住行都是康克清在打理,而刘伯承则是四方面军派来的人来照顾,张国焘此举是为了给老总制造麻烦,逼迫他走)。
康克清气得要离队北上寻找中央,朱老总劝她,让她冷静,并告诉她,对付张国焘一定不能性急,胡底同志就是因为太性急,被张国焘抓住机会杀害了,“如果你单独行动,他们就会借刀杀人。现在你和战士在一起,他们就不敢随便动手。”被愤怒控制,从而失去理智做出一些错误的事,这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错误,但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学着对抗自己的坏情绪,当你能反过来掌控它时,那你也就从弱者变成了强者。
最后,董振堂让出了一匹马给朱老总,帮朱老总解了围。但五军团也是张国焘的重点打压对象,南下的路上,五军团的保卫局长欧阳毅因为战士掉队的问题,跟四方面军的人吵了起来,四方面军的人说掉队的五军团战士都是反革命,要杀人,欧阳毅收集证据做辩护,但四方面军的人不认,还掏出枪来威胁欧阳毅,幸好朱老总及时赶到,叫停了争论,不然又被张国焘得逞了。
9月17日,陈昌浩、徐向前率领右路军穿过深秋的草地,再次到达毛儿盖,这让张国焘开心不已,心头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9月底,分开两个多月的左右路军在大金北端的党坝会合了。随后张国焘就开始准备卓木碉会议,他瞒着所有人,大会开始后,他先做了许多攻中央的报告,言之凿凿,有理有据,然后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随后张国焘话锋一转,突然说道:“有鉴于此,我提议仿效列宁和第二国际决裂的办法,组成新的临时中央,请大家表态。”(不是原话,但大概是这个意思)此话一出,整个会场都安静了,徐向前回忆,当时他愣了神,而就连陈昌浩似乎也没有这个思想准备,呆住了。
(赞赏即可获赠52卷本《毛泽东全集》↓)
赏
发表评论